【文稿:】
股市基本面分析中,离不开对流动性的分析,而在流动性分析中必然少不了对货币供应量的分析。上期我们了解了何为货币供应量?而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有关货币供应量的具体数据,也就是通过哪些数据能看到货币供应量的具体变化?
今天要学的数据有三个,分别为M0,M1和M2,别看是三个数据,但数据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,理解起来并不难。按照顺序我们先来了解第一个,也就是M0,M0指的就是社会流通中的现金,其反映的是货币的数量,也就是社会中有多少纸币或硬币,把这些现金加起来就是M0。
举个例子:社会中有100元现金在流通,这时M0就等于100元,如果此时又多出了100元现金,那么M0就变成了200元。然后再来了解一下M1的概念,M1指的是狭义货币供应量,它统计的是社会中的现金和银行的活期存款,也就是在M0的基础上加银行中的活期存款。
假设社会中的现金是100元,银行体系中的活期存款为100元,此时M0就是100元,而M1则是200元。对比M0和M1你就会发现一个问题,二者反映的都是货币的总量,但由于考量的流动性不同,所以数值上有一些差异。流动性最好的一定是现金,而反映现金的是M0。银行的活期存款虽然可以随时支取,但流动性不比现金,M1统计的是现金+活期存款,统计的范围更广了,对流动性的要求也更低了。
最后再来学学M2,M2指的是广义货币供应量,它统计的是现金+活期存款+定期存款得来的,也就是M1+定期存款=M2。假如社会中有100元现金在流通,同时银行体系中的活期存款有100块,定期存款也有100块,此时M0=100元,M1=200元,M2=300元。不难发现,相比M1而言M2对流动性做出了进一步的放宽,把银行中的定期存款也计算在内,所以三个数据虽然都是反映货币量的数据,但彼此之间的数值相差甚远。
这时候有人会有疑问,既然都是反映货币量的数据,那平时分析流动性的时候分析哪个较好呢?这个问题没有正确答案,要看你对流动性的要求有多高,流动性最好的一定是现金,所以最能反映流动性的一定是M0,其次是M1、最后是M2。当你了解了三个数据的统计方式后,可以从每个月的数据中看出细微的变化。
比如这个月M0的增幅很大,而M1的增幅很小,请问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社会中流通的现金明显变多,而变多的这些钱大多选择在社会中流通,并没有再以活期存款的形式流回到银行体系中。如果多出的现金中,有一部分人选择将钱再存到银行的活期存款中,那么M1的数值也必然大幅会增长。
对比M1和M2也是同样的道理,M1增幅明显变大,而M2却没有变化,这又意味着什么?M2比M1多统计了定期存款的部分,M2没有变化,说明更多的人要么选择手里拿着现金,要么选择将钱存入活期存款,可唯独没什么人去存定期存款,所以M1增幅非常明显,而M2却没啥变化。
M0,M1,M2都代表货币供应量的变化,它们的增长都意味着社会中的“钱”在变多,但由于三个数据反映流动性的程度不一样,所以你可以根据数据增速的变化了解流动性的变化。M0的大幅增长意味着社会流动性是最宽松的,说明大家都将现金拿在手里,钱只要都拿在手里就容易消费、容易投资,也是最容易刺激经济增长的状态。
比M0略差的是M1,M1增长较大说明是现金+活期存款带来的结果,活期存款不如现金的流动性好、但也不算太差,所以M1的增长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刺激经济、刺激股市。
三者中M2对流动性的统计是最宽泛的。如果M2增幅较大,除了现金和活期存款变多的可能性之外,还有可能是定期存款变多的缘故,这一点可以与前两个数据对比后得出相应的结论,如果M0和M1增幅都很小,唯独只有M2在大幅增长,那就说明大量的钱都是以定期存款的方式存在,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股市也形成了利好,但利好程度相对有限,毕竟定期存款流动性很差。
所以分析货币供应量的时候不能只看单一数据,三个数据都去看看,根据彼此的增幅变化,你可以简单得出钱在朝哪个方向流动。
(内容已登记版权,翻版必究!)
